(文章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发布于2020年6月28日)
杨松兴
永久享受国务院津贴
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连任导师
第一届山水画研修班特聘导师
国际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
2008年—20013年受大英博物馆邀请连续4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并收藏
2011年受法国卢浮宫美术馆邀请,举办个人展并收藏
2010年—2015年举办全国巡回展
2014年受美国罗斯福家族邀请洽谈合作,签约4年每年2张,每张200万美元的收藏合同
2014年作品《高山流水》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收藏
2016年作品《春游图》《一览众山小》被英国皇室收藏
2022年冬奥会艺术大使
杨松兴:情系锦绣山河
我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流传至今。绘画领域人才辈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传世后人,绘画大师用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精妙地构思绘出绝美的画卷,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秋季雨后山中的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美景,著名画家杨松兴笔下的画卷如同写照。
作品诗情画意
杨松兴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他主要以山水为主,花卉为辅,大多作品为山水。他的山水画多为飞瀑流泉,松烟笼罩、小桥流水,几间简陋的茅舍坐落在半山腰,四周翠竹掩映,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杨松兴在与记者谈论创作时说,中国画永远不能脱离传统的东西,中国画的传统是画的根,画的创意则是画的魂。如果说一个画家离开了国画的根,可能这幅画的魂也失去了灵感。
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墨分五色,中国的国画虽然没有欧洲的油画那么的讲究光感、造型;但是中国画还是很讲究图画中的章法,景物中的远、中、近、高、中、低还是十分讲究的。脱离了这些东西,一幅画就像一个人一样,五官及体型都大打折扣,更讲不到美了。
杨松兴的作品彰显山的高大,瀑布的壮观,小溪流水的潺潺,松烟云雾般的漂浮在山间,松树的松枝苍劲有力,树干的造型之美既雄浑古老而又苍劲。错落有致的山峰层峦叠嶂,山腰间几座简朴的茅舍点缀了大山,这是人间的美景;松树下的文人贤士饮茶对棋,瀑布脚下的诗人仰天观瀑悠闲自在带来了生机一片。山与水,水与山,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穿越山峰夹缝之中,独辟蹊径,这不是人们所追求的世外桃源吗?
人们的理想之地也正是他画中的意境,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便是他的风格,也是他艺术追求的境界。
追求最高境界
画出高品质的书画作品是松兴先生对自己的要求,高品质的作品就是意境更加突出别致,更加具有新颖感,做到别具一格,雅俗共赏。据了解,他除了看书,构思绘画意境外,还经常出去买书;他告诉记者说书是他的老师,知识就在书中。“山水画画法容易,章法难,章法就是画的合理布局,画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他经常在谈话中提到。
杨松兴出了平时阅读绘画方面的书籍外,还研究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著名绘画大师们的基本情况,如他们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受教育的程度,所处的地位和人生的追求。
了解中国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能用绘画语言表达心声,反映什么、表达什么,这是他创作的作品的基本要素。
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李苦禅、陈半丁、徐悲鸿、启功等老先生对中国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前辈们的绘画思想和理念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前景,独立创作出具备个人风格的精品书画则是追求的理想境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给了杨松兴许多思考与启发;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他很赞成,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要很好的借鉴学习。
笔下锦绣河山
杨松兴先生的山水佳作,作品多以秀丽的,具有古典风格的画面为题。飞瀑流云,溪水潺潺,飞流而下的瀑布顺着山间缓缓流淌,山涧两边的树林掩映着岸边的小船。幽静的山谷、不时传出几声脆亮的鸟鸣,弯弯曲曲的山道通向山腰处几间茅舍、郁郁葱葱树木下石桌旁几个人悠闲的对酒当歌,抚琴作诗,给人几多浪漫,几多遐想;如是乎这人世间的意境岂不是给苍茫的大自然平添了几分神秘的醉意,妙如仙境,如痴如醉!
这是杨松兴山水画面的表现,恬淡的心境,幽雅的格调,不俗不媚。溪流增添了几分舒畅,悠闲的古人在高万丈的飞瀑下心静如水的美景中徜徉,这种生活和意境也许是人们向往和追求浪漫理想生活的最高境界。
思想融入画中
杨松兴先生执著地追求着绘画事业,在绘画之外的闲暇之余,书法、篆刻、作诗配图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他在每幅绘画作品中,都会即兴赋诗一首,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互为包容、互为关联。他为《醉美江山图》题写了四句诗“大山气迈有真情,松烟飞瀑传雷鸣。十里秋林茅舍客,溪水鸟语心醉屏。”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憧憬和向往。
画意是他绘画的灵魂,绘画的灵魂来源生活,这种境界也是他心中的最高追求,也是画的境界。他每天专注于塑造艺术,走进新生代、美化新生活是他将思想融入绘画的最高追求,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下一篇: 国宝级画家杨松兴的泼彩艺术
2022年7月19日上午,由北京慧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筹建,中国